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翁惠娟 韓文嘉)一個文化積澱薄弱的城市,文化何以能快速發展?昨天,“文化流動理論”學術研討會在深圳舉行,國內十餘位專家學者圍繞深圳學派建設的新成果“文化流動理論”展開了熱烈探討。本次研討會是第五屆深圳學術年會的高端學術研討會之一。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京生出席了座談會。
   “文化流動理論”是2013年深圳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其代表作是王京生的《文化是流動的》一書。文化流動理論,從理論上回答了:一個文化積澱薄弱的城市,一個處於文化邊緣地帶的城市,是否可能和如何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實現文化的快速發展,乃至成為新的文化中心。在對文化理解的傳統和文化積澱論的批判性分析基礎上,文化流動理論揭示了文化流動的本性,從文化積澱論的窠臼中抽身而出。該理論探究和描述文化流動的豐富內涵、多彩形式和複雜特點,剖析了移民、經濟、文化產業、技術和城市等五大關鍵要素與文化流動相互作用的機理及其當代表現,分析文化流動的支持條件,並以深圳作為鮮活樣本,展示在中國文化的邊緣地帶,文化如何生動流動著。
   王京生表示,早在20年前,面對深圳“文化沙漠”之說的不絕於耳,自己就意識到,深圳文化發展需要理論準備。文化流動理論的提出,從理論上分析了深圳文化發展繁榮的原因,增強了深圳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底氣。深圳有著蓬勃的移民文化,人是文化流動最重要的載體,移民所帶來的文化流動,實踐著文化創造的多種可能,而深圳率先提出的實現市民文化權利和國家文化主權理論,也成為深圳文化發展的兩大支柱。王京生提出,深圳最終鍛造的將是“創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城市主流文化”,而無論是創新型、智慧型還是清新剛健的力量型文化,都與文化流動有著天然的聯繫。他希望文化流動理論在引起討論、思考的同時,可以促動更多人接受流動的文化,推動文化的流動,促進文化發展和進步,而中華民族的文化,也將在流動中擁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研討會由市委宣傳部、市社科院、深圳報業集團主辦,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瑞琦主持會議。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長於平、著名學者、香港科技大學丁學良教授以及深圳社科院、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出版發行集團、深大、市委黨校等單位的十餘位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文化流動理論予以評價和闡釋,認為文化流動理論能夠直面文化的本源意義和當代語境,揭示文化流動的重要作用、本性和特質,具有很高的理論創新價值,對於當今文化發展有很強的啟示意義,而深圳這些年的文化實踐也成為了文化流動理論的生動範例。現在,深圳正在建設深圳學派,不少專家認為,這一理論的提出和完善,將成為深圳學派建設的一個理論基石和重要突破口。  (原標題:文化因流動而生生不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x98yxhxg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